朱元璋在新密的传说
□ 赵炎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朱元璋(1328-1398年),出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微凤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幼时名叫重八,他从小就给大户人家佣耕放牧,在饥寒煎熬中成长。因为他是家中的幼子,从小聪明伶俐,所以被父母送进私塾读过几个月书,但终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朱元璋凭着记性好,也认识了几百个字。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疾病流行。在这场劫难中,朱元璋的父母和兄长先后病死和饿死。还在年少的朱元璋靠乡邻的帮助,草草的埋葬了亲人,孤苦无依的他只好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小和尚。
不久,灾情越来越严重,寺中的和尚也没有饭吃了。朱元璋入寺不到数月,就被打发出去做了游方僧人,他带上木鱼瓦钵游方化缘,实际上无异于四处乞讨。他云游四方,走遍了淮西、豫南一带。1345年,朱元璋沿途化缘乞讨,来到了我的家乡密县圣水峪附近,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妙的传说。
(一)圣水寺打扫庙院
朱元璋一路乞讨,这天来到了密县东部圣水寺旁,肚内实在饥饿难忍,就进入寺中化些食物充饥。寺中住持见朱元璋乖巧聪明,就让朱元璋暂住寺中,安排一些打扫庙院的小活让他做。
那年春季,阴雨连绵,寺殿内显得非常潮湿。一日雨过天晴,一缕明媚的阳光照进寺院,使这古老的寺院显得格外的清新气爽。
朱元璋拿着笤帚,开始打扫殿堂,由于多日的连阴之雨,朱元璋左扫右扫,神像跟前就是扫不干净,他口中不由说道:“你们不会动动身,出去晒晒太阳,让我打扫干净再回来。”他刚刚说罢,只见那些泥塑的神像真的就动了起来,一扭一扭的走出了殿堂,站在了殿前的院中。
新密圣水寺
等到朱元璋不紧不慢干干净净把殿堂打扫完后,就又对那些神像说道:“殿堂打扫干净了,你们都回归本位吧!”那些神像听了,就原照旧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去了。
(二)暖泉河杀牛
朱元璋在圣水寺呆了没多长时间,一次外出化缘,当行至暖泉河附近时,突然病倒,后被一户人家收留。那户人家看朱元璋口鼻朝天,象貌奇特,知日后必有大贵,就请来医生为朱元璋治病,并收为义子。
朱元璋在暖泉河养病数月,就同村里十多个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放牛,一起割草。
这天,朱元璋同小伙伴们赶着大户人家的几头牛到河坡去放,由于孩子们玩性大发,时已过午,都还未知。直到肚中发出了呼叫,大家才知道饿了,于是朱元璋就同孩子们一起,用手中割草的镰刀杀了一头小牛,剥了皮。
无奈生肉无法吃,朱元璋就在地上挖了一个大坑,坑里很快冒出了沸水滚滚,热气腾腾,很快牛肉就煮熟了。刚从坑里捞出来的牛肉,太热无法吃,朱元璋就在不远处又挖了一个大坑,这个坑里就冒出了凉水,把滚烫的牛肉放到里边,很快降了温。
一群饥饿的半大小子风卷残云,瞬间一头小牛只剩下了一堆牛骨和牛皮。怎么办呢?朱元璋吩咐小伙伴们,把牛骨和牛皮塞进石头缝里。
晚上主人发现少了一头小牛,就问那头小牛到哪里去了。朱元璋就振振有词,说是牛钻到石头缝里了。主人自然不信,就跑到石头缝前,见牛尾巴还露在外面,就使劲地往外拉,那小牛竟哞哞乱叫,怎么拉也拉不出来,只好作罢。
朱元璋煮牛肉的泉,人们叫作“暖泉”,泉水突突,像开了锅一样;让牛肉降温的泉,人称“冰泉”,波澜刺骨,向北涌去。塞牛骨和牛皮的地方,泉水沿着石缝哗哗流下,人们叫它“牛尾巴泉”。
冰泉旧址
朱元璋放牛杂碎的地方,也成了一个泉眼,坑底的红土夹杂着色彩斑斓的石块,泱泱涣涣,如锦似绮,人称“五彩池”,又叫“杂碎坑”。而河中的茅草叶一边红一边绿,也是被朱元璋杀牛染红的,至今当地还留有朱元璋休息时的椅子圈地呢!
(三)上蓬寨中打秫
上蓬寨是暧泉河和田河之间,高岭上的一个土寨堡,朱元璋的干舅家在寨堡内种有一块高粱田,大约四亩左右。
一年春季的一天,朱元璋的舅舅找到他,对朱元璋说道:“元璋,你在家闲着没事,你领几个孩子到上蓬寨中,把那块高粱地锄一下,顺便把苗摘开。”朱元璋答应一声,就带领伙伴们到上蓬寨中锄高粱去了。
第二天,朱元璋的干舅舅到寨中地里一看,只见若大的几亩地中只留下了五棵高粱苗子。朱元璋的舅舅非常生气,就对朱元璋说道:“再稀,这么大一块地,你也不能只留五棵苗吧!”
朱元璋听了,笑了笑说:“我还显太稠呢!”说着,就用锄头把四角的四颗高粱苗全部锄掉了,只留下了地当中的一棵高粱。只气得朱元璋的干舅舅一下子晕倒在地上。朱元璋赶忙跑过去,扶起舅舅说道:“舅舅,你不要生气,就这一棵高粱,到时你要多少就有多少。”
等到了秋收季节,地里的高粱红了,朱元璋让舅舅在寨中地里高粱周围轧了一个场,并让人搬来了桌子,椅子。
朱元璋站在桌椅之上,手执木棍向高粱打去。只见高粱籽粒随着朱元璋手中木棍的挥舞,哗哗掉落在地上,瞬间就把桌面埋没了。朱元璋的干舅舅一看高粱籽粒没过了自己胸口,就赶快叫朱元璋停手,连忙逃了出来。
(四)黄帝岭割草
黄帝岭有二岭,北为军帐山,南为父祖岭,距暖泉河约四里。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安营扎寨,聚草屯粮,操练人马,故而得名。朱元璋和他的小伙伴们也常常㧟着篮子,挑着箩筐到黄帝岭上割草。
夏季的一天,朱元璋和他的同伴又拿着镰刀,挑着箩筐来到了黄帝岭上,割草到了中午,因天气太热,大家就来到岭上土地庙前的树下乘凉。朱元璋抹下帽子,顺手戴在了土地爷的头上。
接着小伙伴有人提议:“咱们玩一会吧!”大家说:“怎么玩呢?”那个说:“咱把盛草的箩筐摞起来,谁能上去不掉下来,谁就当皇帝,咱们就听谁的。”大家听了,异口同声地说道:“行”!
于是就把还没盛草的箩筐拿过来,一个一个往上摞,一个一个往上爬。有的摞了三四个,就再也摞不上去了,有的摞了七八个,就掉了下来。
轮到朱元璋,他一不慌,二不忙,随着伙伴们递来的箩筐,一个一个的往上摞,一个一个的往上爬,直到盛草的十二个箩筐摞完,他高高地坐在上边,纹丝不动,众伙伴见了,齐声欢呼。后人传言,朱元璋乃真命天子,由诸神辅佐,才至如此。
众伙伴玩罢又割了会儿草,装满了箩筐,准备回家。朱元璋就去抹戴在土地爷头上的帽子,但他无论怎么都抹不下来。他不由在心中喃喃地念道:“土地呀土地,今后我戴什么帽子,你就戴什么帽子。”他刚刚念罢,顺手就把帽子抹了下来。
至今,黄帝岭土地爷戴的帽子与众不同,仍是皇冠,而黄帝岭上也留下了朱元璋摞箩筐的遗址及磨镰刀的磨刀石。后来因为朱元璋做了皇帝,“黄帝岭”又被称作“皇帝岭”。
(五)七夕夜宿黄帝岭
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传说中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而在家乡,人们不知在何年月起,七月七成了黄帝岭土地庙庙会的日子。
每到庙会,人们就会请来戏班子,搭台唱戏。周边的小商小贩会提前选占地方,那些卖包子卖油条的人家,也会早早的堆土拍起圆圆的生意火来。
那年七夕前夜,朱元璋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到黄帝岭看戏,戏罢之后,就露宿在还没开张的一家包子火旁。睡梦中,朱元璋猛的一伸腿,把拍的圆圆包子火给蹬塌了,顿时惊醒,随吟诗一首:
天如锦被地做毡,
月里嫦娥伴我眠。
惊梦醒来一伸腿,
蹬倒元家半边天。
朱元璋少年时期在家乡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可谓家家皆晓,人人尽知。我想这也许是那些大明移民,对朱元璋的情有独钟,感恩戴德的心理吧。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