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世界观焦点:智慧运维提升出行体验 京港地铁试点应用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3-03-17 22:17:50

图为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在进行巡检作业。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摄

中新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 徐婧 杜燕)全景拍照扫描、5G信息回传……17日,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地铁17号线次渠南停车场,一台列车检修“工程师”正在作业股道行走,检查列车车底的零部件。这是北京轨道交通行业首次应用的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与传统巡检工作相比,它的工作效率预计可提升30%以上。


(资料图片)

图为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在进行巡检作业。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巡检作业更高效

记者从京港地铁获悉,这台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由京港地铁与合作方联合研发,率先在列车检修领域试点应用。它集成了行走机器人、多自由度机械臂、AI图像识别等多重先进技术,可对列车车底关键部件进行自主巡检、测量等作业,通过地图创建、全景拍照扫描、3D数字图像处理、5G信息回传、自主学习等一系列智能方式,将车底可视关键部件进行智能成像和异常状态判断,从而实现车底巡检智能化,全面提升巡检效率及列车设备可靠性。

为保障乘客安全出行,工作人员会对地铁列车进行日常巡检及维护,通过“一看、二摸、三听、四测量”对列车主要系统进行外观检查及功能测试,判断列车的健康状况,及时对状态不佳的零部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等。传统的列车巡检通常需要多名工作人员同时在股道内,对列车底部两百余项检修项目进行检查及测量,一列地铁列车检测下来需要2至3个小时。

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有效解决了人工巡检工作量大、检修环境复杂等难题。每次巡检,机器人收到工作人员发出的作业工单后,可通过高精度导航系统自主移动进入作业股道,通过4K彩色激光线阵相机对车底进行快速扫描,同时,机械臂上的2D和3D高精度相机可对指定列车转向架、车钩等关键部件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后台图像增强引擎和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关键区域的智能识别及故障检测。与传统巡检工作相比,应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工作效率预计可提升30%以上。

自主学习更聪明

据介绍,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特有的图像增强技术可实现白天、夜晚、强弱光等多种光照场景下的高清自适应成像。同时,灵活的多自由度机械臂可任意伸展到需要检测位置进行不同角度的拍摄,助力更智能、更精准判断车底关键部件状态。此外,机器人还可通过高精度三维点云、AI深度学习等技术进行三维识别,更精确对车底部分设备及部件的厚度、间隙等尺寸进行测量。

通过初步计算,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协助人工完成超过65%以上的车下巡检任务。人工检测辅以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进一步确保了列车运行可靠性,保障乘客出行安全。

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不仅能高质高效完成巡检作业,还能通过深度学习,不断完善算法模型,变得越来越聪明。在巡检过程中,机器人可实时向后台工作人员发布故障部件图像及相关数据,供工作人员进行故障类型判断;巡检结束后可自动生成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可供存储、查询、统计、对比、打印及互联网管理等,便于工作人员对积累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助力评估列车检修状态,预测消耗件寿命等,极大提高了检修数字化程度。

随着采集数据的丰富和完善,机器人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应用数据分析指导设备的检修工作,辅助工作人员不断优化检修策略,持续提升巡检工作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图为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在进行巡检作业。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轨道交通更智能

近年来,京港地铁不断将新技术融入地铁场景,持续引进多项智能创新项目,让地铁更好为城市生活服务。在地铁4号线和16号线国家图书馆站,京港地铁率先推出北京轨道交通首个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为乘客提供咨询、指引等服务;去年年底在16号线南段车站试用智能清洁机器人,为乘客带来全新的智能清洁服务。

京港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17号线在2021年底开通之初就应用了许多智能化设备,如在列车上安装了“智慧眼”,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可通过智能侦测系统,对前方线路环境进行感知,智能识别障碍物,提前采取防护措施等,以保障乘客安全。

本次在17号线试点应用的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提高检修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从智慧运维角度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未来,京港地铁将进一步结合乘客需求与科技创新,不断优化维修策略,提升运营管理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轨道交通运行的可靠性及便利性,助力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完)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